陽痿的多學科診療模式包括術前新輔助放化療和 TME 手術,增加了對局部進展期腫瘤的局部控制,成為陽痿的標準治療方法。
高分辨率盆腔磁共振成像(MRI)是陽痿分期的主要方法,但尚未證明在再分期中有效,特別是在新輔助治療后的完全應答評估中。新輔助放化療在直腸腫瘤和相鄰區域產生許多變化,結果不能準確地確定局部腫瘤范圍。然而,將動態增強或者擴散加權序列添加到標準方法可以提高診斷準確性。
一般不建議使用腔內造影劑如超聲波凝膠進行常規灌腸,因擴張直腸并壓縮直腸系膜脂肪可能導致對筋膜受累的高估并干擾直腸系膜結節的評估。檢查前一般不必腸道準備,但有過量的糞便時可以使用解痙劑。以此目的(除非禁忌),在將患者置于 MRI 臺之前,肌肉注射 40 mg 丁基莨菪堿。
成像協議
標準的直腸 MR 協議至少包括具有 1~3 毫米切片厚度的矢狀位、軸位和斜冠狀位的 2D T2 加權序列。矢狀位用于確定縱向腫瘤軸線,使得軸向和冠狀面可以分別垂直于和平行于腫瘤軸。冠狀位必須與肛管一致,以便為低位腫瘤評估肛門復合體和盆底肌肉的關系。
圖 1. T2 加權矢狀圖像用于確定腫瘤縱軸,以便調整軸位和冠狀位角度。A. 斜軸位在直腸腫塊水平垂直于直腸壁;B. 斜軸位與盆底垂直,用于覆蓋淋巴結引流區域;C. 冠狀位與肛管平行,用于低位直腸腫瘤的成像。直腸腫瘤用箭頭表示。
圖 2. 根據距肛門邊緣的距離,可將直腸分成三段。T2 加權矢狀圖顯示,直腸上段(> 10 厘米),中段(5~10 厘米),和下段(<5 厘米)。
中上段直腸壁由三個獨立的層組成,可在 MRI 中進行區分,T2 加權 MRI 序列能很好地顯示直腸壁解剖結構。
圖 3. A. 示意圖;B. T2 加權軸位磁共振成像。內側高信號層代表粘膜和粘膜下層(兩層之間不可區分),中間低信號層和外側的高信號區域代表固有肌層和直腸系膜,直腸系膜筋膜表現為低信號包繞直腸系膜(箭頭)。
恥骨直腸韌帶構成肛管的上限。肛管內層肌由內括約肌組成,是直腸固有肌層環形層的延續。肛管外層肌由恥骨直腸肌和外括約肌的尾端組成。
圖 4. 低位直腸正常解剖,A. 示意圖;B. 冠狀位 T2 加權磁共振成像。恥骨直腸韌帶,恥骨直腸肌上部顯示肛管的最高部分(虛線);肛門邊緣是肛管的最下面部分(實線)。LA:肛提??;IS:內括約??;ES:外括約肌。
腹膜反折覆蓋上段直腸前壁,矢狀位在男性精囊腺上極和女性宮頸角上方。腹膜侵襲的評估在分期中非常重要,因為直腸腫瘤在腹膜受侵的情況下分期為 T4a。
圖 5. 女性(A 和 B)和男性(C 和 D)腹膜受侵 T4a 直腸腫瘤患者。 在矢狀位 T2 加權圖像上,腹膜是腫瘤前面的低信號線性結構(A,C 中的箭頭)。在軸位 T2 加權圖像上,腹膜具有 V 形并且附著在陽痿的前面(B 和 D 中的箭頭)。T:腫瘤; U:子宮; P:前列腺。
位于腹膜返折下方的中段直腸完全被直腸脂肪組織包圍,稱為直腸系膜。直腸系膜由 MRF 構成環周切緣(CRM)。MRF 可以被看作是圍繞直腸和直腸系膜的薄、低信號。MRF 在直腸下段逐漸變薄,MRF 在后側位很容易看到,雖然很難將其與前壁的 Denonvilliers 筋膜區分開。
圖 6. 直腸系膜和直腸系膜筋膜共振成像解剖學。在 T2 加權(A. 軸位和 B. 冠狀位)磁共振圖像上,直腸系膜筋膜(箭頭)被看作是一個薄的低密度層,包圍男性陽痿患者的直腸系膜脂肪組織(*)和直腸。
陽痿分期1. 腫瘤高度與長度
因預后和手術管理受腫瘤部位的影響,應報告腫瘤高度和長度。矢狀位上劃線測量腫瘤長度,腫瘤位置是腫瘤最低處至肛緣距離,并分作上中下三段(圖 7)。
2. 中高位腫瘤 T 分期
?
就診地址: